聚焦数据要素引领医药健康发展新机遇,关注全球抗疫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10月19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2020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周年成果展在京开幕。
![]() ![]() 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发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的优势,加快推进生命园公司转型发展,为北京“生命谷”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医学院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以及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锡娟,分别代表入园机构和企业分享了他们在园区工作的感受以及未来参与园区创新生态建设的计划,并表达了对园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 ![]() ![]() ![]() 今年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运营的第20年。20年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吸引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博奥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万泰生物及贝瑞基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会聚于此,并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核心,从研发、中试、生产到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体系完整产业链。经过20年发展,园区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发和产业聚集区,并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据悉,本次以“数据要素引领医药健康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将从本月19日持续至25日。活动将分为国内版与国际版两个部分。其中由科学·亚洲与园区合力主办的以“免疫系统的多组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将通过线上参与和直播的方式,展现世界各地专家嘉宾围绕“感染免疫反应”“癌症”“新技术”“自身免疫和调控网络”等专题展开分享和探讨。这也是科学·亚洲连续第二年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同举办国际化学术研讨活动,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国际化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次活动的国内部分通过线下方式展开。重点活动包括19日-23日在园区内开展的2020全球医药健康大数据峰会、“十四五”国家科技抗疫前沿论坛、医药健康领域青年科学家论坛、全球抗疫背景下的生物医药先锋技术创新路演、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企业发展论坛、“队列资源支撑医学进步”论坛暨2020年中国队列共享平台年会,以及24-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20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等。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20年,是机制、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聚合反应的20年,这里所积淀与承载的各类创新实践,创造了首都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的特有底蕴和活力、模式与价值。 凭借区位优势、先发优势、战略先导和重点培育,这里先后聚集了王晓东、施一公、程京、邵峰等19位两院院士和饶毅、罗敏敏、李文辉等近20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截至2019年,园区拥有8个国家重点工程中心和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高端人才185人,在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25.37%,留学归国人才633人,各类高端人才逐年增加。 人才的聚集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2007年,世界第一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这里诞生;园区企业康辰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尖吻蝮蛇血凝酶,打破了20年多组分止血药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今年年初上市的A股明星企业万泰生物,研发了全球第一个戊型肝炎疫苗、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2019年11月,百济神州在这里宣布,泽布替尼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获准在美国上市的抗癌新药;后起之秀诺诚健华在5年内已有四款新药获批临床。 近年来,园区内一批批国内外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实现产业化,守卫着百姓健康,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据悉,本次论坛的开展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委会、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单位的指导与支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队列共享平台等医疗领域知名机构共同参与分享。 不久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生物与健康被列为自贸区科技创新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承担起“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重要使命,在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